你所不知道的http协议之优秀

你所不知道的http协议之优秀

July 10, 2017
Http

协议 #

协议就是数据格式+确认策略。 你所需要知道的就是协议是如何分类的,一般我们按照其工作的层次来分类,分成:通信层协议、应用层协议、物理层协议等七个层次的协议。整个计算机网络体系是由这么多层次组成,但是发展到今天我们主要关心的其实就是两个层次上的协议:通信层、应用层。TCP/IP协议属于通信层,Http属于应用层,也有人认为http属于通信层。关于http属于什么层次,可以是两个架构之间的区别,一种就是RESTful模式的,也是我们常用的;还有一种就是SOA(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)他是将http当作通信层协议来使用的。这个关于什么是RESTful和SOA就可以写一篇,这里你只需要知道现在正在向RESTful模式迁移就可以了。

(成熟的架构大局观+敏锐的技术嗅觉,这是一个CTO必备的能力。)

http协议 #

http协议(超文本传输协议)是现代计算机网络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。其协议简洁、高效、灵活、强大,也是计算机应用下一步进化的方向。

除了上面讲的几个你体会不到的特点以外,下面几个特点你要清楚:

  • 无连接: 不需要保持连接,一个请求干一件事,干完就过。
  • 无状态: 换句话说就是没有记忆,这一点有利有弊。

内容 #

http1.1的RFC文档在此,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。内容比你想的多得多,比我知道的也多得多。本文就简单的介绍一下http报文结构啊什么的,那些网上到处都是,没必要说太多。

Request #

由于是应用层,所以我们就只关心数据而不关心其他的东西。 报文结构如下:

GET /562f25980001b1b106000338.jpg HTTP/1.1
Host    img.mukewang.com
User-Agent    Mozilla/5.0 (Windows NT 10.0; WOW64) AppleWebKit/537.36 (KHTML, like Gecko) Chrome/51.0.2704.106 Safari/537.36
Accept    image/webp,image/*,*/*;q=0.8
Referer    http://www.imooc.com/
Accept-Encoding    gzip, deflate, sdch
Accept-Language    zh-CN,zh;q=0.8

xxx

报文由四个部分组成,请求行、请求头、空行、请求数据。

  1. 第一行是请求行,包含三个数据,空格分隔:请求方法、请求资源(URL)、协议版本。
  2. 下面紧跟的是请求头,是n个键值对,空格分隔,包含其他的数据:请求的目的地、什么浏览器、该请求接受什么返回格式、什么编码…
  3. 空一行
  4. 请求数据。

Response #

返回报文一样四部分:状态行、消息报头、空行和响应正文。

HTTP/1.1 200 OK
Date: Fri, 22 May 2009 06:07:21 GMT
Content-Type: text/html; charset=UTF-8

<html>
      <head></head>
      <body>
            <!--body goes here-->
      </body>
</html>
  1. 状态行:协议版本、状态码、状态消息
  2. 消息报头: Date:生成响应的日期和时间; Content-Type:指定了MIME类型的HTML(text/html),编码类型是UTF-8
  3. 空行
  4. 正文

状态码 #

  • 1xx:指示信息–表示请求已接收,继续处理
  • 2xx:成功–表示请求已被成功接收、理解、接受
  • 3xx:重定向–要完成请求必须进行更进一步的操作
  • 4xx:客户端错误–请求有语法错误或请求无法实现
  • 5xx:服务器端错误–服务器未能实现合法的请求

常用的:

  • 200 OK //客户端请求成功
  • 400 Bad Request //客户端请求有语法错误,不能被服务器所理解
  • 401 Unauthorized //请求未经授权,这个状态代码必须和WWW-Authenticate报头域一起使用
  • 403 Forbidden //服务器收到请求,但是拒绝提供服务
  • 404 Not Found //请求资源不存在,eg:输入了错误的URL
  •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//服务器发生不可预期的错误
  • 503 Server Unavailable //服务器当前不能处理客户端的请求,一段时间后可能恢复正常

请求方法 #

  • GET 请求获取Request-URI所标识的资源
  • POST 在Request-URI所标识的资源后附加新的数据
  • HEAD 请求获取由Request-URI所标识的资源的响应消息报头
  • PUT 请求服务器存储一个资源,并用Request-URI作为其标识
  • DELETE 请求服务器删除Request-URI所标识的资源
  • TRACE 请求服务器回送收到的请求信息,主要用于测试或诊断
  • CONNECT 保留将来使用
  • OPTIONS 请求查询服务器的性能,或者查询与资源相关的选项和需求

GET & POST #

老生长谈的问题,从来没有写下来过,写一次: This is GET:

GET /books/?sex=man&name=Professional HTTP/1.1
Host: www.wrox.com
User-Agent: Mozilla/5.0 (Windows; U; Windows NT 5.1; en-US; rv:1.7.6)
Gecko/20050225 Firefox/1.0.1
Connection: Keep-Alive

And this is POST:

POST / HTTP/1.1
Host: www.wrox.com
User-Agent: Mozilla/5.0 (Windows; U; Windows NT 5.1; en-US; rv:1.7.6)
Gecko/20050225 Firefox/1.0.1
Content-Type: application/x-www-form-urlencoded
Content-Length: 40
Connection: Keep-Alive

name=Professional%20Ajax&publisher=Wiley

That’s all.

GET 不安全,长度受到浏览器的限制。POST安全,不受限。

POST还有一个加强版叫:soap,POST是无结构数据,就是简单的K-V数据。soap是个专用的POST版本,用于传输xml格式的数据。

PUT & POST #

这两个的区别牵出了一个新的东西–幂等,而幂等又牵出了另外一个著名的问题–分布式服务的重复问题。

幂等是个数学概念,后来是个计算机概念,意思就是s*s=s

其问题场景是这样的,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我们第一次发送的请求已经被正确执行,但是由于网络抖动请求返回报文客户端没有收到,客户端刷新了一下,于是就又发送了这个请求,这个请求又被做了一次,加入这个动作是付款的话。

这就要求我们的操作要具有幂等性,也就是说相同的操作,对整个系统产生的副作用是相同的。幂等是个语义范畴的东西,无法被协议检测出来,但是http本身又是一个分布式的协议,所以这个幂等在http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 那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?目前有两种方式,一种是引入分布式中间件。把复杂的验证问题交给中间件来解决,(据其他人说)中间件往往会架构笨重,事物容易被绑定在中间件上,不利于系统异构集成。另外就是性能上也很是问题。另一种就是利用幂等设计,很神奇。

这个幂等就是PUT特有的,而POST不具备幂等的特性。 所谓幂等设计就是说我对于一个请求,由服务端生成一个唯一的处理id,这个id用于为后续操作保证幂等,对于同一个id只做一次操作,但是每次都返回第一次操作的结果。这种设计相比中间件必然很轻量级。

不过这个问题,我也没有深究,所以理解起来也不深刻。大家纠结最多的是POST和PUT什么时候该用哪个的问题,我也没有答案。哈。

协议分析利器 #

下面透露点真正的干货。 不管是搞开发还是搞点乱七八糟的小研究,抓包都是程序员最喜欢玩的喽。介绍三个抓包的玩具。

tcpdump #

如你所见,tcp为基础的包都能抓,最长用来抓http的包。可以定点抓,定端口抓,输出到很多目标。 其特点就是–多。信息流多到人力看不过来,所以一般都是配合提取工具比如grep 来获取想要的信息。 这个是linux自带工具,不需要安装。 怎么用,暂时可以看这里

httpry #

sudo apt install httpry

转为http搞的,用起来感觉信息不太够,可能是我不会用。

扩展阅读

charles #

MAC上的工具,还是个付费的。不过也有免费版,去官网下载

怎么用还没玩过呢。待补充。